当前位置:

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经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玲 编辑:何超 2023-12-01 10:38:47
时刻新闻
—分享—

张 玲

近年来,湖南省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进行部署推动,连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三年行动”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连续4年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打出了一套规划、政策、资金、考核多位一体的“组合拳”,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供给主体多元化、供需匹配精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经验”。

▲株洲攸县“门前十小”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加适配群众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我国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的面积逐年增加。如何使建起来的公共文化设施真正发挥作用,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一个长期课题。在湖南,“门前十小”“最美潇湘文化阵地”“街头艺术站”等一系列亲民便民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解答这一课题的探索。

所谓“门前十小”,即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小戏台、小法制宣传栏、小体育健身设施、小型数字文化服务设备、乡风文明理事小组、小业余文艺队伍、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伍。该工程最早在株洲攸县试点,目前已在湖南全省铺开。截至目前,湖南已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工程全覆盖,以满足百姓需求为初心,展示了新农村的新形象,也让更多群众成为文化的参与者、管理者和推广者。

在“门前十小”建设过程中,湖南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利用遍布乡村的家族祠堂、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等,以政府的小投入撬动各界的大助力。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有条件的建“十小”,条件暂不成熟的,鼓励优先建设小书屋、小讲堂、小广场、小戏台、体育设施等,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些乡镇、街道还结合地方特色,将“门前十小”与村史馆、名人馆、农耕馆、非遗馆同步建设,还有的“门前十小”建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内,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后续管理中,“门前十小”充分鼓励“乡贤”参与,解决了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也真正带动了群众参与农村文化事业。通过“政府主动送”和“群众自发办”相结合的方式,湖南依托“门前十小”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欢乐潇湘这十年”群众文艺晚会现场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湖南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激励各地重视并全面提升基层文化惠民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连续3年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评选工作,以创新基层文化治理模式、构建适应基层群众需求的“十五分钟文化圈”为目标,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20个乡镇(街道)“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和50个村(社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之所以称之为“最美”,是因为这些阵地不仅对建筑面积、功能配备、服务效能和保障条件有要求,还必须是立足当地特色、具有文化品位和环境美、服务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各地将“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成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形成向上向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育乡风文明的民心工程,不断健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湖南株洲创新推出“株洲街头艺术站”,通过在湘江两岸、重要商圈、街头巷尾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让广大市民出门就能看歌舞、赏展览。目前,株洲市已建成16个“街头艺术站”,这些艺术站成为民间高手的出圈地、“网红”潮人的聚集地、市民游客的打卡地,也成为株洲市开展文化活动的新阵地和城市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街头艺术站”实行主理人负责制,在报名的文艺爱好者中遴选主理人,负责站点的运营和管理,主理人包含工程师、教师、企业家、设计师、自由职业者等,以自治的模式深度激发群众的自主性。截至目前,“株洲街头艺术站”共开展活动1200多场次,基本形成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的城市文化氛围,为城市发展不断凝聚文化力量。

文旅融合赋能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9月24日,2023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省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益阳市安化县马路溪村举行。活动主会场设在仙侠国潮风格的沉浸体验式溶洞景区——青云洞景区,同时,在渠江镇大安村、龙塘镇沙田溪村、江南镇木溪口村设置3个分会场,分别举办“祭茶祖”“写振兴”“庆丰收”主题活动,凸显了“村晚、村歌、村播、村茶”的特色。

此前,在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寨和湘西吉首市隘口村举办的春季、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也均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精心打造符合农村实际、市场需求的全域全季文旅产品,打通了农文旅相互赋能的新通道,加快了当地乡村振兴步伐。

从2016年起,湖南按照春、夏、秋、冬不同的旅游季节,成功举办了近30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今年,湖南创新性地将四季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与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结合举办,引导各地以“村晚”为平台,展示乡村文化风采,助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感。

▲获评“最美潇湘文化阵地”的长沙县福临镇综合文化站

为推进基层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提升服务效能,长沙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建设了50个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这些文旅融合示范点成为当地文旅资源的区域集散中心,既是当地人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外地人的旅游服务驿站,有效联结起市民、游客、景区和文旅企业,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开辟了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湖南不断在务实创新上求突破,出台了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可视化监控系统实时巡查文化场馆运营情况,对100余个重点整治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定点帮扶,服务规范化、精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此外,湖南还突出科技创新,聚焦数字赋能公共文旅服务,建成了以“湖南公共文旅云”为省级中心,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全省公共数字文旅服务网以及红色文旅信息化平台暨“潇湘红”App,并与支付宝合作开展智慧文旅业务,实现文旅服务从“云端”到“指尖”全时在线。

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形成机制保障

去年底,由湖南省隆回县文化馆音乐专干袁树雄创作的歌曲《早安隆回》在网络走红,这距离2020年湖南张家界群文音乐作品《你莫走》火遍全网仅仅过去两年多时间。湖南的群众文艺创作何以频出爆款?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群文创作工作,确定创作工作思路,多次组织群文创作相关调研,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群文创作人才,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据统计,10年间,湖南省群文创作人才超过1万人,创作群文作品近18万件,涌现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彰显了群众文化的巨大潜力、澎湃动力和无限魅力。

以《早安隆回》的走红为契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迅速组织召开系列研讨会,在全省掀起了群文创作大讨论的热潮,积极探索新时代湖南省群文创作高质量发展路径。1月11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和群文创作人才深入《早安隆回》诞生地隆回县,在六都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召开了湖南省群文创作现场研讨会。2月23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又在长沙举办了湖南省群文音乐创作研讨活动,省内外60余位知名音乐专家、学者和群文创作者代表共同为湖南群文音乐创作发掘“金点子”“新创意”。8月24日,在“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区域示范性巡演(湖南)活动期间,湖南再次组织举办创作交流论坛,邀请获得群星奖的优秀群文作品创作者分享经验心得。

▲湖南省群文音乐创作研讨会现场

为推动全省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打造群众文艺创作“高原”“高峰”,今年9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湖南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计划》)。《计划》明确了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宣传和内容管理等重点任务。

《计划》提出,要搭建群众文艺创作平台和支撑平台,建立“中心—基地—工作室”三级群众文艺创作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并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目前,这项工作已启动申报创建。此外,《计划》还提出,建立省市两级群众文艺创作题材库、作品库、人才库、专家库及专业文艺指导帮扶群众文艺的有效机制,健全群众文艺创作机制,组织开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湖湘精神的主题性群众文艺创作,突出群众文艺创作贴近群众、生动鲜活、短小精悍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开展三湘群星原创作品展演,并积极打造“三湘群星团队”。

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的同时,湖南还积极为群众文艺搭建展示舞台。今年2月,“欢乐潇湘这十年”群众文艺晚会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生动呈现了“欢乐潇湘”品牌十年发展成果。10年来,“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累计开展文艺演出22048场,参演节目156600个,其中,新创节目29637个,参演群众文艺团队22188个,举办书画美术摄影展1163场,累计参与群众超过200万人次,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549861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6500万,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1月15日,在第11次举办的“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优秀节目展演中,从全省各市州精选出的19个优秀新创群众文艺节目集中亮相,300余名群众文艺爱好者参与演出,再次给潇湘百姓带来欢乐。

文旅志愿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节假日是文旅公共服务需求高峰,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及各大景区、文化场馆普遍面临客流激增、服务人员紧缺的难题。根据湖南省委有关要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创新性、主动性,引导文旅志愿者及时补位,推动文旅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为游客提供更加舒畅温馨的服务,为维护假日文旅市场的平稳有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5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10所长沙高校文旅志愿服务支队与长沙29个重点旅游景区、黄花国际机场、南航湖南公司、长沙高铁南站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座谈,就优化、畅通文旅志愿服务渠道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

▲端午假期,来自高校的文旅志愿者在长沙橘子洲为游客服务。

随后的端午小长假,为应对长沙的客流高峰,在湖南省文旅志愿服务总队的统一调度下,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南方职业学院、长沙师范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大众传媒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支队及群文支队的620名文旅志愿者在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后,奔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橘子洲、岳麓山等重点景区开展文旅志愿服务,为提升假日文旅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暑期,湖南104名高校文旅志愿者组成20支队伍,分赴益阳市安化县15个乡镇的20个村,在12天时间里完成588堂艺术教育课,培训群众2356名。活动结束后,共计完成2867件群众手工作品,有347名群众登上舞台当“演员”,文旅志愿服务为山里群众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天。据了解,此次暑期文旅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是湖南吸引高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文旅志愿服务活动的有益探索,下一步,该活动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通道皇都侗寨举办的湖南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推出的演出《戊梁恋歌》

据统计,目前,湖南省注册文旅志愿者达38万余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次,线上线下服务群众120余万人次。为有力地推动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湖南不断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和工作方式,倡导“全时在线”服务法,让志愿服务延伸至8小时外。创新打造的“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文化悦老”“文化筑梦”“文化助残”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播撒艺术的种子”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艺术帮扶项目累计开展艺术教学1.1万余课时。此外,湖南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旅志愿服务,首倡并建立了湖南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大联盟,把艺术培训机构、群众文艺社团、专业院校、专业院团纳入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中来,探索将全民艺术普及与文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也使文旅志愿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深度。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玲

编辑:何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旅游频道首页